元代瓷器美术考古探源
作者:上官敏 来源:东方艺林
摘要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個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。他由元世祖(忽必烈)于至元八年(1271年)十一月正式建立,雖然元朝歷時較短,却不
僅在政治、經濟、文化.等方面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深遠,而且在與各族、各國頻繁的交流中,元代以獨特的繼承性窖性,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歷史
文化。如元代陶瓷,其發展在我國數千年的陶瓷發展史却創造出了自己的特色,無論是在造型、紋篩以及燒成等制瓷工藝方面,都為后代
打下了牢固的基礎,也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文化生活。
關鍵字: 元代 瓷器 造型 紋飾
完整的元王朝歷史進程分為四個階段:元朝的前身一一蒙古汗國(1206年-12 71年)建立王朝統治——元初時期(1271年- 12 79年)建立全國
統治一一元朝時期(1279年-1368年)最后的余波一一漠北時期(1368 年-16 35年),其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。蒙古族是我國北方的一個游
牧民族,他們的生活習慣及信仰與漢族有很大的不同。忽必烈即位后積極推行“漢法”,全面“采取故老諸儒之言,考求前代之典,立朝廷而建官府
”,從忽必烈開始才有了元這一國號,在此以前則稱為大蒙古國,但由于大蒙古國與元朝一脉相連,使大蒙古國成為元朝必要的組成部分。自成吉思
汗建立大蒙古國1206年算起,到1368年明軍攻克元朝首都大都,元滅亡為止,總共162年。而元代自建都至滅亡也僅僅90年時間,元代陶瓷的發展在
我國數千年的陶瓷發展史却創造出了自己的特色,無論是在造型、紋飾以及燒成等制瓷工藝方面,都為后代打下了牢固的基礎,造成了深遠的影響。
元代的設計理念受民族、國家、宗教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,其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一方面它承了前代成熟發達的設計理念
與模式,另一方面又融入了本民族的審美意識,在手工制瓷業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創新。從傳承的角度看,元代的設計大都發展于基
礎之上,特別是對唐代設計的推崇。元代設計的特征是突出的民族化,大到各種宗教建築的迅速崛起、小到陶瓷工業中卵白釉的發明,都使得元
朝的設計獨樹一幟。正由于元朝設計理念中的民族特征與异域風格。也使得其設計制作的成品適用更加國際化。特別是元代設計制作的手工業產品與
生產水平,在數量和質量上當時都處于世界水平,并深受各國民眾的歡迎。
要對元代進行美術考古探索,首先從元朝統治者的生活方式,審美信仰,習俗和民族等之類的着手,這些都與圖案紋飾的演變和瓷器造型息息相
關。
一、元統治者的生活方式對瓷器造型的影響
蒙古人是在馬背上長大的。南宋使臣說“其騎射則孩時繩束以板,絡之馬上,隨母出入,三歲以索維之鞍,俾手有所執,從眾馳騁。四五歲挾小
弓、短矢。及其長也,四時業田獵。”出使蒙古的西方教士說:“他們的小孩剛剛兩三歲的時候,就開始騎馬和駕馭馬,并騎在馬上飛跑,同時大人
就把適合他們身材的弓給他們,教他們射箭。”兒童如此婦女亦習慣于馬上生活“年輕姑娘們和婦女們騎馬并在馬上飛跑,同男人一樣敏捷,男人們
和婦女們都能忍受長途騎馬。由此可見蒙古族不但成年男子、而且婦女和兒童都以弓馬為生,這種馬背上的生活使他們迫切需要可以隨身携帶的日用
器具。此種演變盡管建都之后開始了定居生活,但這種騎馬的習慣一直保留。在遼金時代就已出現的皮囊壺造型,此時開始演變。1963年北京市崇文
區元墓出土的一件元青白釉多棱壺,壺體完全仿制草原民族常用的皮革制奶茶壺造型,就連皮箍上的鉚釘狀裝飾也都仿制出來了。與此壺造型基本相
似的器物,在菲律賓伊梅爾達博物館藏有一件。元代首創的高足碗和高足杯,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特殊的生活需要,因為它的高把便于端拿,適于馬上
民族飲奶及酒,故又稱
“馬上杯”。
另外,在草原地區還發現了不少元代瓷瓶。見圖2。酗酒是元代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。酗酒既在漢人中存在,也存在于蒙古族中,但主要發生在
蒙古人中間。十三世紀三十年代,前往燕京的南宋使臣說:“韃人之俗,主人執盤盞以勸客,客飲若少留涓滴,則主人更不接盞,見人飲盡乃喜……
終日必大醉而罷。”蒙古人原來喝馬奶酒,后來與其他民族接觸,才學會喝糧食酒和果實酒(主要是葡萄酒)。蒙古人釀酒以馬奶酒和葡萄酒為主,
漢人以糧食酒為主。元代從域外傳人阿刺吉酒的制作方法,即蒸餾酒,很快便流傳開來,阿刺吉酒的酒精成分很高更易醉人,助長了當時的酗酒風氣
。由此可見,出土“葡萄酒瓶”絕對不是偶然的。元代的大罐及梅瓶出土時通常是帶蓋的,梅瓶的蓋子分雙層,內層起到塞子的作用,外層起到蓋子
的作用,有的蓋內還有一個較長的口子,使它能與瓶口部牢牢的套住,這些做法僅有一個解釋,就是為了防止儲存的酒揮發掉,造也從一個側面反映
了元代的許多器皿都是為了飲酒而設的。
三、元代特殊佛教信仰對瓷器裝飾的影響
元朝歷代皇帝對于各種宗教原則上都采取保護政策,但對佛教最為重視,佛教產生于印度,在漢代傳人中國,成為中國影響的宗教。古代佛
教信徒主要是漢族,蒙古族進入中原后很多人也信奉佛教,特別是藏傳佛教。
元代景德鎮容所產元青花中多處可見宗教色彩的紋樣。有些是在容器的肩部裝飾有八吉祥,如法輪、海螺、寶傘、勝利幢、妙蓮、寶瓶、雙魚、
吉祥節,和雜寶如火珠、犀角、祥雲、珊瑚、方勝、靈芝、寶杵等。這些帶有佛教色彩的紋樣,如八吉祥為來源于佛教前吉祥供器。祥雲紋、蓮瓣紋
及綴珠紋等,也可在藏傳佛教的寺院中找到事物依據。雜寶中的許多紋樣與元代的佛道供器和佛道禮儀也有關。如寶杵又稱“金剛寶杵”,就是以印
度兵器為範本所做的佛教法器,除了這些與佛教有關的圖案外,青花瓷上依然可見到八思巴文及梵文。